有一段時間我在一個美國人的基督教慈善機構擔任董事,機構總裁其中一個主要的職責是籌款,所以他經常要與捐獻者聯絡,尤其是一些捐獻金額較高的支持者。假如這些捐獻者住在外州,他也會定期坐飛機去拜訪,介紹機構的最新動態,當然也希望捐獻者繼續慷慨支持。
這一次總裁到亞利桑那州去拜訪一位主要的捐獻者,這位老人家曾經捐獻在北加州一幅十分值錢的地皮,而且準備將來再將手上的房地產作捐獻。總裁去到他家,他拿出幾串葡萄招待客人;寒喧之後,老人家問總裁是否喜歡這些葡萄,總裁當然說喜歡,並立刻多吃幾粒。接著老人家若無其事地告訴總裁,這些葡萄是他今天早上在家附近的超級市場垃圾箱內撿回來的,說完還埋怨人們太浪費,將那麼好的葡萄都丟到垃圾箱裏。
原來這位老人家十分節儉,經常都從市場的垃圾箱內撿拾市場認為不能「上架」的食物。這些食物本身沒有問題,但可能因賣相不佳,被認為一錢不值丟棄,對這位慷慨捐獻的老人家來說,卻是無謂的浪費。
總裁最初聽到剛才放進口中的葡萄是從垃圾箱中撿回來的,嚇了一跳,但他馬上了解到這位老人家「慷慨他人,節省自己」的美德。人總是先想到自己的享受與益處,少想到他人的利益,自然成為一個自私的人。聖經說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,越多想到他人的需要,和越多將自己所有與人分享,便越有福氣;反之,只想到自己物質享受,心中永無滿足喜樂。
富豪洛克菲勒曾說過,一個最窮的人,是除了金錢之外一無所有的人。是的,一個真正富足的人,是個懂得「對自己吝嗇,對他人慷慨」的人。
(文章由林修榮先生提供 – www.cchcforum.net 林修榮「談天說地」BLO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