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前国务卿、著名外交家亨利·基辛格(Henry Kissinger,季辛吉)逝世,终年100岁。
他曾在尼克松(Nixon,尼克逊)和福特政府担任美国最高外交官及国家安全顾问。
他创办的政治咨询公司基辛格事务所( Kissinger Associates)发布声明称,这位出生于德国的前外交官在康涅狄克州的家中去世。
在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,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上扮演了关键、有时是具有争议性的角色。
1969年,时任总统理查德·尼克松(Richard Nixon,尼克逊)任命他为国家安全顾问,这一职位赋予了他在美国外交政策上的巨大影响力。
作为尼克松政府时期以及之后杰拉尔德·福特(Gerald Ford)总统任期内的国务卿,基辛格领导了对中国的外交努力,助力谈判结束了1973年以色列与诸邻国的赎罪日战争(Yom Kippur War,即第四次中东战争),在后来结束越南战争的《巴黎和平协约》(Paris Peace Accords)中,他也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在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性进程中,他的角色也至关重要。
对于基辛格的政治生涯,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。
作为外交关系中“现实主义”的忠实践行者,他一方面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,另一方面又被直斥为战争罪犯。
作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,他积极推行了缓和政策,从而改善了与苏联及中国的关系。
他的穿梭外交帮助结束1973年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冲突;《巴黎和平协约》的谈判也使美国得以摆脱越战的长久梦魇。
多年来也不乏对基辛格的激烈批评。他的外交路线在支持者口中是“实用政治”,在批评者口中却被斥责为不道德。
有人指责他将美苏竞争置于人权之上,并且在世界多地支援高压政权,包括智利的奥古斯托·皮诺切特(Augusto Pinochet)政权。
有人指责他至少是默许了智利推翻左派政府的血腥政变,对于阿根廷军队对人民发动的“肮脏战争”也视而不见。
1973年,他与北越的黎德寿(Le Duc Tho)一同获授诺贝尔和平奖,但后者拒绝接受。
基辛格在1977年离开政府服务,但继续充当一位活跃的公共事务评论员。美国总统和议员常常会征求他的意见。
他还服务于多家公司的董事会,也是外交政策和安全事务论坛的常客,此外还撰写了21部著作。
基辛格于今年5月年届100岁,而且即使在晚年仍保持活跃。今年七月,他出人意料地前往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一次会面。
如今,他留下相伴将近50年的妻子,以及两个来自前一段婚姻的子女和五个孙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