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醫療科技的常識(common sense)理解,不少人總認為「舊不如新」,換言之,治療方法當然愈新愈好。
冠狀動脈心臟病最常用的手術治療有「搭橋」及「通波仔」,前者面世較後者早十多年,在「貪新忘舊」的醫界定律下,「通波仔」成為當今心臟手術主流。在美國,不少專長冠脈搭橋術的大國手竟也投閒置散,收入大幅下降。
由美國胸、肺、血協會(National Heart,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)資助的最新研究顯示,「通波仔」術後死亡率比「搭橋」高出4.4%。調查分析2003至2007年醫療保險計劃(Medicare)中的190,000名病人,結果發現16.4%施以「搭橋」手術病人四年後死亡;而做「通波仔」手術卻高達20.8%。
其實獲得類似結果的研究並不罕見。一項研究比較在紐約州所有「搭橋」及「通波仔」病人的療效,結果表明在多支冠脈病變中,「搭橋」勝於「通波仔」。利用「搭橋」治療的病人,其死亡率或心肌梗死率較低,其再次血管重建率也更低。
事實上,2004年美國心臟病學院及美國心臟病協會發出的臨床指南中,亦說明冠脈搭橋在以下情況應視首選治療:
• 左主冠狀動脈病變
• 所有三支冠狀動脈病變(左前降支、右冠狀動脈和左迴旋支)
• 不適合通過介入治療的疾病
翌年,兩組織發出指南再進一步指出:在合併其他高風險疾病,如嚴重心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患者,冠脈搭橋更是首選治療。
醫療從來不是跟風或趕潮流的玩意,每個病人皆有其獨特狀況,不能一概而論或想當然。讓我們撇開常識理解、醫療走勢、醫生收入等成見,純粹從個別病人本身利益出發,權衡「搭橋」及「通波仔」兩種心臟心術孰優孰劣,至為明智。